• 歡迎訪問河北武邑中學!今天是:
    | 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
    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>魅力校園>多彩校園

    多彩校園

    憶往昔| 校友征文(一)我們這個班——張全生

    發布時間:2019年08月17日 點擊數: 字號:

    武邑中學六十二班,這個產生于五十四年前的班級序號,一直縈繞在我們的腦海中,從那時到現在。

    ?

    五十四年,我們從青蔥歲月步入老年行列;

    ?

    五十四年,我們不僅有幾次大的聚會,而且是規定日期,年年相聚;

    ?

    五十四年,我們雖然分散于天南海北,但彼此經常地念叨著對方;

    ?

    五十四年,我們或是創造出輝煌的業績,或是平凡的撫養子女、贍養老人,但都無愧于我們自己的人生。

    ?

    五十四年,我們心相連,情不斷,創造出全校、甚至是全國這樣一個歷經歲月而初衷不改,心心相印、團結奮斗的班集體。

    ?

    這應該感恩我們的好班長—吳根洪,他操心費力,凝聚人心,是我們班級的靈魂所在。

    ?

    回憶恩師

    ?班主任兼語文老師 梁步云,年長我們十幾歲,在我們的印象中是一個瀟灑、帥氣的年輕長者,經?;钴S在籃球場上。

    ?

    在第一節作文課上是給我們講張海溫同學的入學作文,“老父親蹲在一邊,吧嗒吧嗒抽著旱煙袋”,這優美的文字一直留在我們心中;

    ?

    他的語文課讓我們如醉如癡,《梁生寶買稻種》創業的艱難也成了我們多年的記憶……

    ?

    據說文革時期,他還沉迷于文學創作之中,那一大摞書稿不知命運如何……

    ?

    感謝班長,還組織部分同學前去探望,不久前還在班級群里曬出了老師的玉照。

    ?

    數學老師蔡錦華,模樣和名字一樣富態,操著濃重的上??谝?,她讓我們在上課時處于高度的緊張狀態,生怕有聽不清和聽不懂的地方,下課后,她也是被學生包圍時間最長的人,大家的提問弄得老師經常是滿面通紅,也不知她是緊張、勞累抑或是興奮。

    ?

    同樣是教我們數學的還有一個男老師,姓名是張書國,他的課上的讓我們明白多了,那是一個武邑中學留校的學生老師,能夠留校,肯定是一學霸,據說是因為成分高沒有升學,但是他參加學校運動會的萬米長跑,引得我們這群追隨者吶喊助威,那堅毅、干練的動作一直讓我們佩服的五體投地。

    ?

    俄語老師張華珍,是一個比我們年齡大不了幾歲的美女老師,教學態度極端認真,我們的同學“大胡子吳寶才”曾經讓張老師的提問逗得全班哄堂大笑,“克魯格內,捷廖內,兀努特利,歐親斯拉特給”這是她講的西瓜,還有那“星期天”是“襪子擱在鞋里面”至今讓我們記憶猶新。

    生物老師成珍,聽說她和《南征北戰》的著名導演成蔭是兄妹,這人有很強的人格魅力,上課時讓人感覺如沐春風,她待人親切,講的細胞、三葉蟲、單子葉、雙子葉至今還有記憶,尤其是她拿著“蝗蟲”的大模型在講臺上認真講解的模樣,至今還留下印象。只可惜她因為成分問題,在當年文革時曾挨斗,被剃了陰陽頭,還要唱“我是牛鬼蛇神,我有罪”的歌。

    ?

    地理老師鄭斯群,那可是一個厲害角色,他上地理課,不帶地圖、不帶課本,幾支彩色粉筆,一根教棍,隨手在黑板上一畫,那地圖的準確程度象印的一樣。咱們同學們都怕他,唯恐他提的問題,自己回答不上來,都在課前抓緊準備。由此,我們了解了我國和世界的大體位置,知道了祖國的山川河流海洋沙漠,懂得了秦嶺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,印象最深的是六五年遇上地震,他給我們講解地震原理和震級的劃分,讓我們受益匪淺。

    ?

    音美老師呂春明,笑瞇瞇的樣子,講課風趣幽默,還用歌聲和琴聲帶給我們美的享受,調動了以李靈霞為代表的一群人對藝術的向往和追求。記得他在學校組織的文藝晚會上和成珍老師搭檔一對父女,表演唱《逛新城》,讓我們都看的入謎了。

    ?

    政治課老師楊國棠,老老實實、文質彬彬的一個老師,每次上課都給我們講好多做人的大道理,只可惜是年代久遠,具體內容已經記不得了。

    ?

    體育老師史慶瑞,是咱們的幾個老師中年齡最大,資歷最老的長者,是籃球場上的靈魂人物、專業級的體育裁判,我們在他的指導下籃球、足球、排球都初步入門,隊列行走也有模有樣了。只是老師因為強烈運動,損壞了自己的嗓子,我們上課時必須認真聽講,才能明白他的目的和要求。

    ?學歲月?

    武邑中學,是當時的縣級重點中學,名副其實的“象牙寶塔”。

    ?

    我們這六十二名十五六歲的學生,在1965年9月,以12:1的比率,像天之驕子一樣步入這所學校,班級序號為:六十二班。

    ?

    漂亮的校舍、整齊的桌櫈、比較齊全的教學設施、嚴格的學校管理、優良的師資配備、以及健全的班委會組織,(這些都是當時的認為)使我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,其他的如跑操、衛生、歌詠比賽、學生運動會等我們樣樣爭先,王玉才同學的投彈、田秀坤同學的鉛球還在運動會上給班級爭過榮譽呢。在這次運動會上,我們班還榮獲冠軍。

    ?

    一切都在正常的進行,包括我們按部就班的教學進度和知識的掌握進度……

    ?

    但就在第二學期開學不久,也就是1966年的3月,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來了。這次地震震中在離我們不遠的邢臺,3月8日的震級是6.8級,3月22日的震級是7.2級。

    ?

    記得地震初次來時,我們正在晚休中,感覺到睡覺的床鋪在晃動,我們是不知者無懼,沒感到害怕,還覺得好玩兒呢。

    ?

    第二天,老師就給我們傳達了廣播中關于地震的實況,講解了地震的危害,并安排了值班等預防措施。

    ?

    值班人員看著吊在房梁上的瓶子,瞅著飄在臉盆里的乒乓球,稍有風吹草動,他們就吹響警報,我們便狼狽逃竄。

    ?

    這值班人員又不是一個宿舍一個班,班班都有,每個宿舍都有,你方響罷我登場,警報不斷,一晚上要跑出來好幾次,風聲鶴唳,鬧得我們天天都睡不好覺。

    ?

    有一次,正在教室上課,地震來了,老師組織我們迅速逃離教室,大家圍著兩個房子中間曬被子的柱子,擠成一大坨。眼看著教室的墻壁一張一合,傾刻間就要倒塌,大家都害怕極了。人在危險的時候,是習慣性扎堆的。

    ?

    第二次大地震過后,學校采取果斷措施,用我們睡覺的床板,在學校東邊的大操場搭建了防震棚,低矮的棚子,人挨人的空間,潮濕的地面,但這些都沒有影響我們的學習勁頭。

    ?

    不能在教室上課,課堂就設在大操場。這一次,讓我們領教了陽光的厲害。原來這讀書沒有光線不行,光線強烈也照樣毀眼睛,長期在陽光下上課,同學們的眼睛都受不了了,學校醫務室的魚肝油則大量的派上了用場。

    ?

    這次地震,雖然沒有對我們造成人身傷害,但在自然災害面前,我們如何應對,如何在一個集體中團結一致,卻也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。

    ?

    大地震過后不久,也就是在1966年的8月份,我們人生又一個重大經歷又來到面前,這就是――文化大革命。

    ?

    這場革命的開始,是由上級派來的工作組領導,我們課余時間在工作組的領導之下學習文件,參加運動。

    ?

    隨著運動的發展,從學校領導開始到各個任課老師,都成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和各色各樣的牛鬼蛇神,學校的大字報鋪天蓋地。

    ?

    停課鬧革命,學校陷入無政府狀態,學生們則沉浸于一片狂熱革命激情之中。

    ?

    這個時候,有人撲風捉影的制造出的“張用平洗像黑店事件”,幾張修了花邊的相片,被人想象出是“蔣介石坐北京”的反動標語,一場揪斗反革命的事件由此發生。

    ?

    然后,學生們開始了走南闖北的“紅衛兵大串聯”“接受大檢閱”,“重走長征路”等一系列活動。隨著,又出現了6.20奪權,開始了“?;逝伞迸c“造反派”的斗爭。

    ?

    雖然那時我們年齡小,是抱著一腔熱情去參與這場運動的,但是眼看著自己心愛的老師,尊敬的領導大部分都進入了反革命的隊伍,內心是愧疚的,也給我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陰影。

    ?

    痛定思痛,我們在這里向被無故被批斗的老師和學校領導,特別是向好幾位在運動中失去生命的老先生,表示深深的歉意。

    ?

    三年的初中生活,就這樣度過了,心目中的“小寶塔”,沒有造就出他應該培養的一代精英,我們就結束了學校生活,作為“老三屆”開始奔向了廣闊天地,分散到天南海北。

    ?

    學校生活回顧

    ?

    上學期間,我們除了經歷地震和文革這兩件終生難忘的大事之外,還有不少值得回味的事情。

    ?

    一 長綠毛的干糧

    ?

    1965年,國家剛剛度過了困難時期,我們上學是每天兩毛錢的生活費,一天是一斤的定量指標,沒有副食,其中粗糧六兩,細糧四兩,正是長身體的年齡,這些遠遠不夠吃的,還要靠家里省給我們一些作為補充。學校兩周放一次假,第一周還好說,有從家里帶來的干糧,第二周或是把干糧吃完了,或是存放不當,干糧長綠毛了。(長了綠毛也吃,總比挨餓好受一些)。一般情況下,第二周同學們的情緒是低落的,這主要是餓的。那時候有句順口溜,形容這第二周,“到了星期一,同學們把頭低;到了星期二,說話沒有勁;到了星期三,一天快一天;過了星期四,心里長了翅;過了星期五,再受半天苦,到了星期六,回家吃個夠?!?span lang="EN-US">

    ?

    那時候我們特別羨慕同學龐朝英,因為周日這天,他爺爺總會背著褡褳給他把干糧送來。那是一個我們司空見慣的、慈祥和藹的老年人,心里只有羨慕的份,絲毫沒有瞧不起他的意思。但是朝英同學一旦聽到“龐朝英,你爺爺給你送干糧來了”,小小男子漢,臉上也會飄起兩朵害羞的紅暈。

    ?

    二 與小動物共處

    ?

    我們上學時,學校里的衛生條件還是相當差的,大家住的是人挨人的大伙鋪,根本就鋪不開自己的褥子,只好雙層鋪或疊起來。學校每月一次大掃除,同學們把床板抬出來放在院子里,床板往地上一倒,這一震動,從床板的木頭縫隙里掉出來的都是臭蟲,在地上都是一溜一溜的,隨后就到處亂爬。晚上有時被臭蟲咬醒,捉臭蟲時,在昏暗的燈光下,是一個個的小光腚球,因為我們是從農村來的,一個是窮,沒有內褲;再一個就是也沒有穿內褲的習慣。

    ?

    因為地面潮濕,跳蚤也多得很,晚上一進宿舍,那跳蚤也立即行動,感覺到爬的滿腿都是,第一個進屋的人,真的還有點兒害怕呢。

    有一次我回到家中睡下以后,感到渾身癢得難受,母親說別是你的衣服上有虱子吧?大冬天的,她把我的絨衣搭在院子里的晾衣繩上,第二天一看,絨衣的絨絨里到處都是被凍死的虱子。

    ?

    這些問題的出現,當然受當時條件的限制,但我們自己的衛生習慣不合格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。

    ?

    因為年齡關系,尿床的現象時有出現。張書恒同學尿床后自己歸納的原因是他的“尿脬小”故而大家送他一個“小尿脬”的外號;趙立明當了縣長以后,同學們還戲稱他“尿床縣長”呢。

    ?

    我們每天與這些小動物打交道,已是見怪不怪了,告訴今天的小朋友,別說他們不信,就是臭蟲、跳蚤、虱子究竟長的是什么樣子,他們也不會知道。

    ?

    盡管如此,因為有學習的志向在,我們并沒有覺得苦,吃飯時,用大木桶抬來的稀稀的菜湯里飄著幾個膩蟲子,我們照樣甜美地去喝,戲說這是“吃腥”了。(吃葷的另一說法。)

    ?

    三 英雄夢想的破滅

    ?

    那時候,我們去工廠學工,因為學校已經停課,沒人管了,學生們自己管理自己,學工也是不管人家同意與否,去了就干活。結果是我們年級一個叫吳春花的同學,出事了。?

    ?

    那次是去棉紡廠去學工,操作制棉被套。事前應該知道,進入這種工作環境,特別是長頭發的女同學是必須帶工作帽的。因為我們都是自發行動,沒人組織,我們自己又沒有經驗,也就沒有這方面的準備。

    ?

    吳春花同學因為梳著一條長長的大辮子,工作時頭一幌動,一下子把辮子纏在機器上,等工人師傅發現,關掉機器搶救時,為時已晚。

    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結束了。

    ?

    學校的革命委員會在處理后事上,還是高規格的。撫恤金問題我們沒有注意,但追悼大會是全校性的,悼詞中把吳春花同學稱為英雄,去吳春花同學家鄉送葬,隊伍長達二三里地,一路響著哀樂,場面很大,還油印了刻有吳春花同學頭像的宣傳資料,不知道是誰畫的,活脫脫就是一個現代劉胡蘭的年齡和形象,我們當時還自豪地認為我們同學中出現了一個偉大的英雄人物。

    ?

    時過境遷,我們再來回想,這年輕的生命的逝去,究竟怨誰呢?

    ?

    這件事發生,本來作為學校,是沒有直接責任的,但人命關天,多年以后,我到武邑中學任教時,還見到吳春花同學的弟弟因為這層關系,在學校后勤部門工作呢。

    ?是金子放到哪兒都發光

    ?初中生活結束后,我們這個班也就從形式上分散了,有的同學參軍、有的同學務農、有的同學到鄉辦高中繼續就讀、有的人抓住機遇成為工農兵大學生、還有一部分人提前參加了工作??偠灾?,是開始了各自的奮斗生涯。

    ?

    但俗話說,是金子放到哪兒都會發光的。

    ?

    現在回顧,我們這個班雖然沒有真正的完成學業,但在以后幾十年的奮斗中,卻涌現出一大批精英,初步統計有兩位地廳級干部、有七位縣團級干部、局科級干部就更多了,他們中有成功的企業家、學者、教授、講師、中小學教育的管理者和眾多教師。

    ?

    我們的班長吳根洪,從民辦教師干起,后來成為村鎮干部,樣樣工作都干得有聲有色。從82年開始,在北京搞建筑,92年摸清門路以后下海經商,一步一個腳印,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企業家,發展100多人在自己的手下搞起了企業,還回報家鄉,為自己的故鄉修建公路、翻蓋學校、添置路燈,受到鄉親們的高度贊揚?,F在雖然已經過了花甲之年,仍然奮斗在第一線,在謀劃企業的不斷升華和發展。

    ?

    班委會成員李雙恩從70年參軍入伍,特別善于思想政治工作,從部隊的師政委轉業地方,在大型國企做一把手,把事業做得風生水起。還不忘同學情,兩次邀請同學們到他那兒聚會,幫助家鄉、同學、親戚解決了不少難以解決的困難。值得提出的是,雙恩同學的思想活躍、眼界開闊,在他那兒,沒有僵化、落伍之說,有人戲談他的一套思路,可以稱之為“雙恩思想”。

    ?

    我們班的團支部書記侯海濱,人送外號“猴”,這人有韜略、有人脈,對同學也熱情,同學們到了縣城之后,他那兒就是落腳點兒。他從文教局的材料員干起,一路奮斗,成為副縣長、縣人大常委會主任。只可惜英年早逝。當時,同學們聚在一起,含淚送別這位知心的學友,其悲痛之情,依然歷歷在目。

    ?

    班內的大秀才李書華,一直老實持重,業務精益求精,是我們班在社會上擔任職務最高的人物,在民航日報社當書記,掌握黨的喉舌,成為班級的驕傲。

    ?

    團支部委員國淑格,在人民公社當婦女主任,深受領導的信任和人民群眾的擁護。公社解散后,在糧局下崗,艱難時,曾在大街上賣過饅頭。但她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,都能坦然面對,成為大家的榜樣。

    ?

    這幾個人的經歷只是代表,其他還有體育委員大個子高建國,民兵連長王玉才,科技縣長趙立明,具有異地情緣的學習委員徐明臺,斯斯文文的生活委員頡文魁,最早的女大學生田玉貞,文藝委員李玲霞,不言不語的小師妹劉彥生,美男子小師弟王立國,班內喜鵲崔若曼,班之俊才袁俊才,大家閨秀尚麗英,公司總裁賈桂新,計劃生育一把刀李丙君,林業勞模滕振清等等,都做出了不凡的業績,為班級爭得了榮譽,在這兒就不一一細說了。

    ?

    我們班還有畢業后就在農村工作的吳寶才、劉軍、柳新斗、陳貴生等,他們都是一方諸侯,擔任支部書記、村委會主任,為家鄉、為農村的脫貧致富做出了自己的貢獻。

    ?

    時至今日,已有六七名同學故去,使我們更加感到同學之間相聚的重要。

    ?

    記得前年聚會時,張振盛同學知道自己已經是癌癥晚期,時日不多了,但是他舍不得失去這最后團聚的機會,抱病參加,聚會時吃不了東西,只喝了一點兒水。同學們滿含熱淚去問候他,大家把他平安送回家中。那種依依不舍的生死離別之情,會讓人銘記終生。

    ?

    勞動委員劉宗奉,聚會時的一曲沙家浜京劇選段讓我們群情激昂;多次盡地主之誼,安排全班同學食宿的劉振卓也是我們班的功臣,還有王志學、田志軍、左玉峰等一大幫同學也操心費力,為凝聚人心,辦好活動作出了貢獻。

    ?

    我們感恩老師們的教誨,感謝班長的精心組織,也感激有了網絡以后崔若曼同學建立的六十二班大本營,為大家搭建的交流平臺。

    ?

    附作者自作詩一首(我既是武中的學生,又是武中的教師,所以有如下感想)

    ?

    武中舊情

    武中有舊情

    常憶在夢中

    少年欲騰飛

    在此做雛鷹

    中年教書匠

    有幸伴鐘聲

    老年無所事

    回首仍武中

    母校還安好

    業績步步升

    同儕齊努力

    培育眾精英

    多年底蘊在

    功成大路通

    ?

    ——張全生

    分享到:
    可以看黄色视频的网站